跨越400Wh/kg门槛 航空电池开启空中“动力革命”
发布时间:2025-10-17 15:24:27
关键词:锂电池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近两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万亿级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如固定翼/旋翼通用飞机、eVTOL等航空器不断涌现,并逐步应用于物流运输、空中游览、农林作业等多元场景,低空商业化运营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飞行器的不断进化,对其“心脏”——航空动力电池提出了极致要求。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续航能力、载荷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正因如此,航空领域对电动航空器专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输出功率和安全性,提出了远比汽车更为严苛的要求,这直接催生并拉动了一个全新的高端电池市场——航空动力电池市场,这也为动力电池产业带来新机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开拓航空动力电池新赛道,已成为众多动力电池厂商打破“内卷”、抢占未来制高点、谋划未来增长的战略性出口。

01

锂电厂商角逐低空经济

  近期,又有多家电池企业传来其各自在低空经济电池领域的新进展。

  亿纬锂能日前在官微发布消息称,其应邀参加某飞行大会,展示低空经济领域电源解决方案,并与沈阳重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航空电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深化战略合作。

  此前3月,亿纬锂能还宣布其成为飞行汽车公司小鹏汇天下一代飞行器原理样机的低压锂电池供应商。

  正力新能供应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随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旗下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取得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适航证,并开启批量交付。

  孚能科技聚焦半固态电池技术在eVTOL领域的应用,与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整机厂商紧密对接;欣旺达发布了“欣·云霄2.0”航空动力电池系统,并宣布其第一代产品已实现量产;宁德时代则与峰飞航空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高比能航空电池;中创新航与合肥览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eVTOL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进eVTOL电源标准化产品,并为广东高域Aircab提供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

  截至目前,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国轩高科、正力新能、比克电池、中创新航等多家电池企业,均已通过技术发布、战略合作与产品定点等方式竞相布局。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动作表明,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维度,正从地面快速延伸至低空。

02

终端应用快速推进

  终端应用的加速落地,正为上游电池产业注入强劲动力。市场层面,订单与产品迭代捷报频传: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累计订单突破7000台,并收获中东地区600台采购大单;沃飞长空AE200载客eVTOL成功下线;中航工业AS700D载人飞艇完成首飞,拓展了电动航空的特种应用场景。

  产业基础能力也在同步提升。10月11日,昆山民用无人机试飞运行基地正式启用,作为国内首个吨级eVTOL专业测试、生产与交付基地,它将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与此同时,峰飞航空的航空器已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中东等国家或地区,进行示范飞行并获得订单,标志着中国电动航空产品在国际化商业落地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这一系列从产品到订单、从基建到出海的实质性进展,清晰地勾勒出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轮廓,也为动力电池产业提供了明确可预期的市场出口。

03

“理想”与“现实”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如前所述,航空动力电池的发展,呈现出终端厂商与电池企业“相互成就”的特点。终端为达到理想的飞行效果,倒逼电池企业进行针对性研发;同时,整机厂也会在系统设计、机身配重等环节围绕电池特性进行优化。这种相互牵引与制约的协同进化关系,正推动着整个产业快速迭代。

  为加速这一进程,政策层面已给出明确指引。2024年,国家工信部、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中国民航局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加快布局新能源通用航空动力技术和装备,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5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这一顶层设计,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然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航空动力电池仍面临严峻的技术挑战。与成熟的车用环境相比,航空用动力电池需要应对高空复杂环境(温度、气压变化等),这对电池的热管理、密封性及系统可靠性都提出了严苛要求。而最突出的挑战莫过于性能差距——在航空应用场景中,飞机克服重力升空、航行需要耗费巨大能量,eVTOL作为一款新型航空器,其垂直起飞所需动力是地面行驶的10至15倍,业内普遍认为,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对电池的要求是能量密度≥400Wh/kg。

  而现实是,目前主流锂电池能量密度仍停留在150Wh-250Wh/kg区间,即便是达到300Wh/kg的车用顶尖水平,也仅仅是航空电池的“起点”。

  面对这一瓶颈,整个产业界正通过多元化技术路线寻求突破。一方面,多家头部电池厂商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已取得系列进展:欣旺达日前宣布其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完成400Wh/kg产品方案和工艺验证;孚能科技称,其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此前其相关负责人曾透露,孚能科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处于产品验证阶段,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亿纬锂能则表示,其硅基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380Wh/kg。

  另一方面,材料创新成为竞争焦点:从半固态方案,到固态电池,再到石墨烯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方向,各企业都在为突破400Wh/kg门槛而积极探索。尽管前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产业界正通过持续创新稳步拉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2025年11月,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电池中国网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将在上海召开。

  其中,在17日举办的“航空电池技术交流论坛”上,主办方将邀请国内外航空电池产业链企业主要负责人/电池研发负责人、业界专家和行业机构代表,就航空电池全新技术及应用进展等进行深度研讨、交流。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稿件来源: 电池中国网
相关阅读:
发布
验证码: